徐堰鈴 - 導演

簡介

個⼈創作興趣致⼒於詩意空間、女性議題、音樂性、社會關照、身體表達與新文本、跨界嘗試有關。

獲獎

作品

徐堰鈴導演 X 游以德編劇
2021臺灣文學獎劇本創作獎入圍劇本
用幽默詼諧的自嘲揭露當代原民困境

這是一齣關於身分認同的戲,也是編導徐堰鈴對於當代客家文化再現的重新思考。以「戲中戲」手法,透過客家電視劇的拍攝過程,在現代與傳統、寫實與抽象、扮演與真實、戲劇與人生之間,多層次展現表象與本質的落差與荒謬,映照出台灣當代社會的虛假與紛亂。

徐堰鈴將她對表演的敏銳度,展現在這部首度編導的作品中。八位女演員散發的集體熱情,演出的同樂氛圍,仿若女同們在公領域「踏青」的活動。此作亦成為台灣劇場史上深具時代意義的女同志題材經典。

以「物件」為主題,各自從物的造型外觀、材料特質和功能符號,或關注物的脈絡,或延伸物的想像,或顛覆物的定義,以「物的劇場」尋找新的觀看與敘事方式。隨手可得的日常物品,如何觸發靈感,轉換為創作的媒材?當舞台上的主角從人變成了物,又能翻玩出什麼樣的可能性?

由六個不同的劇情片段組成,以各種角色演出各異的世界,在這些角色或許超乎日常的對話或爭吵當中,看見了一個乍看下非我們當下所處卻又本質相似的想像世界,劇作家用了一個巨大的譬喻,將這個想像世界給包裝起來,讓觀眾看見自己不過也是龐大宇宙下的一顆小灰塵,由小灰塵以小窺大的世界觀。

剝除繁複的舞台元素,回歸極簡的劇場條件,魏瑛娟,王嘉明,徐堰鈴和Baboo,四位駐團導演在一桌二椅的遊戲規則下,各自以不同主題和形式,切入表述,探問劇場本質。

取材自莒哈絲小說,作品試圖聚焦的,是小說人物的種種「不能遺忘」的情緒,從個人流放在時間之外的回憶牽絆,這種痛苦,造成演出中的情緒張力,除此之外,幾乎是獨白式的喃喃自語或是憂愁、憤怒,貫穿全篇。混雜的語言系統,精準爭取現實情愛中,心靈書寫的自由。

導演徐堰鈴詮釋法國作家莒哈絲其小說《勞兒之劫》第一階段的呈現。以音樂、文本及演員的身體為主,嘗試作品低限化和過度繁複的雙行表現。三者盡皆流動,在極簡的舞台上,彼此交織,透過不同元素的堆疊、累積,呈現出莒哈絲文字背後繁複的層次。

由女演員們輪流扮演不同角色,彼此的關係,在姊妹、母女、朋友、戀人、情敵之間不斷轉化,也讓「姊妹」的意象不停延伸、變形。劇中挪借《白蛇傳》的白素真、野P、法海等角色形象,除了挖掘三角關係裡互相牽制、背叛的情感糾葛,也更進一步譬喻女同志身為弱勢族群,戲弄諷訴在社會上所遭受的各種壓迫。

由八名生活背景各自不同的作者,寫作九個各自獨立的短篇小品串連而成,內容皆為女同志的愛情與生活片段。以寫實表演為基調,穿插音樂和寫意的影像投影,描繪出從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多名女性角色,在面對不同人際關係時,當下的焦慮、渴望、惺惺相惜,以及不停浮動變化的曖昧情愫。

curs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