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齣關於身分認同的戲,也是編導徐堰鈴對於當代客家文化再現的重新思考。以「戲中戲」手法,透過客家電視劇《月光華華》的拍攝過程,在現代與傳統、寫實與抽象、扮演與真實、戲劇與人生之間,多層次展現表象與本質的落差與荒謬,映照出台灣當代社會的虛假與紛亂。
劇中電視劇的背景設定二二八事件、陳澄波、鍾理和的故事,其中一名演員在戲外的現實生活中,正經歷『大埔事件』房子要被拆掉的痛苦,甚至到故事的最後,他媽媽還因為拆屋事件自殺身亡,映照自己在客家電視劇中扮演的守舊角色,強烈對比讓這個角色心中相當掙扎與痛苦。
作品觸及許多社會議題,從身分認同、國家暴力、同志議題到藝文關懷等,看似嚴肅沉重,在編導手法轉化下,舉重若輕地化開一切,當議題、符號、概念慢慢退卻,回歸到人及事物的本質關懷時,感動才會以詩的形式緩緩流洩出來,在不斷離開與重返的生命中,提供了一條反思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