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5年開始劇場創作,除了劇場作品,也發表詩文、創作電影劇本及拍攝,創作多著⼒於性別、同志、社會、文化等議題的探討及劇場美學的開發。 詩文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。
以「物件」為主題,各自從物的造型外觀、材料特質和功能符號,或關注物的脈絡,或延伸物的想像,或顛覆物的定義,以「物的劇場」尋找新的觀看與敘事方式。隨手可得的日常物品,如何觸發靈感,轉換為創作的媒材?當舞台上的主角從人變成了物,又能翻玩出什麼樣的可能性?
數位工具主窄現代生活,小我「i」不僅成了某種新圖騰,眾人追逐,有時更似新偶像神祗,左右我們的消費、文化、價值觀,甚至凌駕大我「I」。演出援用cosplay(角色扮演)概念,透過類型角色,例如:女僕、吸血鬼、動物、植物等的扮裝、嘲諷、延伸,以喜劇手法重新思考人的主體性與如何自我認識、肯定、認同,大小我(iI) 合一。
剝除繁複的舞台元素,回歸極簡的劇場條件,魏瑛娟,王嘉明,徐堰鈴和Baboo,四位駐團導演在一桌二椅的遊戲規則下,各自以不同主題和形式,切入表述,探問劇場本質。
以義大利詩人但丁的《神曲》為創作發想,台港日三位風格迥異的創作者,對《神曲》的詮釋創意與表現手法也有強烈對照。經由高密度的互動與排練,跨地域深度交流、分享劇場操作與經驗,展現融合視覺藝術與前衛音樂創作的現代劇場。
取材自艾蜜莉的詩作與謎樣的生平,探討愛情、生活、文字、自然、信仰、悲喜與永恆等主題,藉由刻劃這位傳奇詩人的面貌,碰觸女性的幽微內在、創作觀與生命視野。演員吟詠艾蜜莉的詩句,細訴生活點滴,呈現的不僅是女詩人的生活、情感與詩句,還有演員自身對詩人的理解,以及同樣身為創作者,思考關於生活與藝術之種種。
劇名來自流行語彙性遊戲「3P」的諧趣暗示。本劇透過置身類似書店的空間場景,重新思索閱讀、知識、學院教育、消費、人際關係、寂寞與快感經驗等,呈現都會生活中多元雜交的樣貌。
應皇冠藝術節之邀,集結魏瑛娟、王嘉明與戴君芳三位導演,共同以愛情為題,發表三齣小品《文藝愛情戲練習》、《請聽我說》、《火星五宮人》,分別從權利、語言和星座切入解讀。
延伸卡爾維諾所提出的「輕、快、準、顯、繁」五種不可或缺的文學特性,重新思索劇場美學的各樣元素,著重於視覺展演、動作文本與聽覺展演、音樂作曲結構兩大範疇的相互辯證,期許找出劇場「不可或缺的價值、質素與特性」。
《列女傳》是進念全新社會劇場系列,創作及演出過程從探討各種心理和生理疾病與婦女身份的關係開始,導演魏瑛娟應邀赴香港沙田主持三個月的《列女傳》工作坊,透過田野研究、訪談、工作坊、排演、治療課程等方式,與社工人員、當地婦女、演員、學員完成此劇之發表。
六名演員是作者也是書中主角的化身,她們在舞台上時而撕碎、折紙、扔擲,時而緊握、高舉,書頁碎落灑滿舞台,又聚集成塚,彷彿集體告別的場景,且致敬且哀悼,詮釋女同志史上的重量級書寫。
延續導演魏瑛娟對表演本質的探討和⾝體、聲⾳的實驗,並嘗試創作形式上的純粹性:透過剝除劇場的⾓⾊、語⾔對⽩、情節等元素,和沒有可賦予意義與符號的動作或舞蹈,以呈現劇場極簡頹廢的美學。
作品藉由兩位演員於一空曠空間中的肢體接觸與舞蹈,以擁抱與跌落動作的變奏與重組,詮釋情感世界中的各式關係與樣貌。影像將演員身體在不同空間重新排列組合,如同舞蹈影像,與演員的現場動作不盡同步。
《2000》意味公元二千年。想模擬的是新世紀的景況以及可能變更的生活型態或精神狀況。經過所謂 「世紀末」 各項預言的混亂和劫難,新世紀的處境是文明崩解或千禧和平,人類的遭遇是暴虐死亡或寧靜昇平,可堪玩味的是未來境遇的撲朔難料。
以「一桌二椅」為規範,卸除歷史、政治、意識型態的包袱,不仰賴主題、情節、對白或象徵,運用最純淨的演員動作、線條及舞台視聽元素與觀眾溝通。演員動作既非戲劇亦非舞蹈,彼此關係由分到合到回歸內在自我,過程適如經歷一趟旅程。
概念源自聖經神學《啟示錄》對末世的預言,作品嘗試抽離戲劇肢體動作與對白,發展一種簡單節制,界於戲劇與舞蹈之間的身體線條,以冷凝酷異的黑白調性,傳達世紀末荒蕪景象及表達心靈陷於狂熱與崩解的精神狀態。
源自吳爾芙(Virginia Woolf)的著作《自己的房間》,四位風格化造型的演員在各個(也是同一個)房間裡,經歷「回憶」、「幻想」、「憂鬱」、「嬉鬧」、「死亡」、「重生」…
三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,三人的關係在遊戲般的曖昧狀況下發展,爭風吃醋,交換彼此的愛慕與猜忌。藉由刻意誇張的性別扮演,以嘲弄、顛覆性別的意識形態。
創團作品。藉由同性戀、異性戀之間的關係,探討寂寞與疏離的生命滋味。五位中性打扮的演員,以遊戲風格搬演虐待、墮胎、自殺等黑暗情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