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演王嘉明的「常民系列」之三,鎖定台灣受全球化浪潮以及日本各式流行文化影響的九〇年代,書寫消費主義與資本社會所建構的幸福論。
「常民系列」作品以微觀的角度,從通俗文化和常民角度切入,作為闡述過去記憶、聯結世代情感的切入點,翻轉我們對歷史的認知。九〇年代的台灣,一方面深受全球化的風潮影響,網際網路的興起,加速了全球化的狂飆浪潮,星巴克和IKEA等跨國連鎖企業的進口,改寫了大眾的生活型態。另一方面,日本通俗文化,從日劇、音樂、流行時尚、卡通動漫到綜藝節目,更全面充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。「哈日族」一詞即指崇拜、複製日本流行文化的台灣青少年族群,這群人從生活、娛樂、思想上,大量地模仿、拷貝日本風尚。
演出採日劇十一話(集)的結構,濃縮台灣九〇年代的集體記憶,舞台就是一個攝影棚,配合現場拍攝以及即時投影,變換場景。取材則如大雜燴般,延續前兩部曲的旁徵博引,素材來自於日劇如《愛情白皮書》、《東京愛情故事》、《神啊!請多給我一點時間》、《高校教師》、《魔女的條件》;動漫如《灌籃高手》、《名偵探柯南》、《新福音戰士》;台灣綜藝《龍兄虎弟》與政論節目《2100全民開講》;日港台和好萊塢電影如《情書》、《阿飛正傳》、《喜劇之王》、《駭客任務》等。
此外,全劇的語言大量夾雜日語和台語,配合字幕,以突顯異質空間和文化的脈絡。同時穿插1995阪神大地震和1999年的921大地震的自然災害的地理因素,突顯雖為不同島國,但同處不穩定地震帶為聯結,以及一個輕盈、充滿幸福感,但底層不穩定的年代。
*本節目為2013年臺北藝術節委託創作作品